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牵头,我国医学界19位两院院士和专家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提出将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宣传纳入全国法定宣传日,并对部分特殊行业人员进行强制性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培训。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做出积极反应,由南石医院院长赵俊祥牵头,成立了以重症医学科、脑外科、急诊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共同组成的“伤害急救快速反应小组”——
赵俊祥:减少伤害,做最强的烧伤创伤脑外伤医院
□本报记者 杨万里 通讯员 高 涌
■时间就是生命,把意外伤害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你们是我丈夫的再生父母,是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2011年5月,严重脑外伤患者徐某康复出院,他的妻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南石医院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4月19日上午11时,120救护车载着一位血流满面的脑外伤昏迷病人风驰电擎般驶进了南石医院总院脑科大楼。伤者是一位来自镇平县的农民工,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从3米高的工作架上摔下,头胸部着地,昏迷不醒。入院时伤者面色发绀,呼吸急促,脉搏微弱,流血不止。经CT初步检查,诊断为右额颞叶脑挫裂伤,右额颞部硬膜外血肿,多发颅骨骨折,双肺挫伤,右侧血气胸,肋骨多发骨折。
时间就是生命。ICU监护室里,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天才沉着冷静地指挥抢救,与生命争分夺秒……
11时30分,在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医生马上判断为颅内出血量增多,形成脑疝。情况紧急,必须尽快手术。
12时20分,无影灯下,再次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麻醉给药、消毒铺巾、打开颅骨、清除颅内积血……3个多小时后,颅内共清除积血近100毫升,手术成功。
接下来,医护人员们又经过15个昼夜的全力救治,伤者顺利地度过了脑水肿、肺挫伤、胃出血、感染等生死关,直至完全清醒。家属看到这一切,喜极而泣。
■急救康复并存,致使脑损伤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2012年4月8日,一位痊愈的脑外伤患者给南石医院总院脑六科主任魏春华送去一面锦旗,感谢他们在自己昏迷45天中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精心治疗。
患者吕某家住卧龙区陆营镇,今年54岁,1月时发生车祸脑部受到重伤,被送往南石医院总院脑科中心时病情危重,经确诊为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原发脑干损伤,右侧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并积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形成,颅骨多发骨折伴脑脊液鼻漏耳漏,合并吸入性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随时危及生命。南石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内减压术,努力先挽救伤者生命。
经过14天的持续治疗,伤者的生命终于保住了。病情稳定后,被转入南石医院脑六科接受恢复治疗,不过患者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由于长期昏迷,患者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尿路感染、肺炎等。科主任魏春华、主管医师魏天、护士长崔世阳等医护团队们精心地为患者设计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对患者加强康复治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45天的夜以继日,患者终于睁开了双眼,含着两行热泪,第一眼就认出了自己身边的亲人。
■植物状态促醒,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植物人”一直是人们不愿探究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有人形容那是一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存在状态。
经过21年的探索,南石医院总院脑五科收治的植物状态患者促醒成功率达40%以上,总有效率达80%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被患者称誉为“植物人”重生的摇篮。
42岁的李女士,于2011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四肢瘫痪、呼吸急促,经CT检查显示:脑干出血,被某三甲医院判定为永远清醒不了的“植物人”。
两个月后,不甘心的家属将患者转入南石医院总院脑五科进行脑复苏治疗。科主任凌云率领专家团队会诊后,认为该患者仍有复苏的可能。于是,他们制订出综合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各种神经复苏疗法以及吞咽刺激治疗、本体感觉系统刺激等治疗。半月后,患者出现了眼球跟踪和情感反应,手指能抓握物品,肢体出现自主活动,PVS意识评分达到9分,处于苏醒临界状态;又经过一个疗程的改善意识和认知治疗,患者能进行指令活动,并恢复了意识,能简单发音;三个月后,病人能行走,并可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据凌主任介绍,该科近年来在针对“植物人”的治疗上采用了较国外更多的方法,如小脑顶核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声、光、电、磁刺激;高压氧、体外反搏、中西药、针刺等综合疗法。在促醒的患者中,时间最短仅20天。
■和死神的较量,把万分之一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现实
2011年5月24日上午,南石医院总院脑血管病大楼前,锣鼓喧天,鞭炮雷鸣,舞狮队挥洒舞动,如节日一般,在锣鼓队旁边站着一对年轻夫妇,手捧锦旗,上书“医术精湛、挽回生命”,引来许多患者和家属围观。
据悉,10多天前,家住城区杏花村前街张某两岁的孩子,不慎从3楼跌落,头部着地,造成颅骨多处粉碎性骨折,小脑、颞叶硬膜下血肿,头部肿胀一倍多,鼻孔淌血,失去知觉,病情十分危急,在市内某医院救治时被告知仅有万分之一的生还希望。孩子的父母不愿放弃,经打听,决定将孩子送到南石医院总院治疗。
南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天才立即组织多名资深专家对孩子的病情进行会诊,得出结论:还有希望!随之奇迹发生了,孩子在转入南石医院7天后,逐渐恢复知觉,第8天可以搂着父母的脖子喊爸妈,11天基本完全康复,智力认知能力评估完全正常,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堪称医学奇迹。
于是,张某怀着感恩的心情给南石医院重症医学科送来了锦旗,并感激地说:“谢谢您们救了我儿子的命。你们和死神较量,把万分之一生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现实,真不愧是一流的烧伤创伤脑外伤医院!”
■建立多科协作,做南阳最强的烧伤创伤脑外伤医院
2010年8月,南石医院总院重症医学科、脑外科、急诊科、烧伤整形外科、骨科等多科通力合作,成功地从一位患者颅内取出了一片长12cm、宽8cm的砂轮残片,使患者重获新生。
30多岁的吕某被送入南石医院急诊科时,令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吃惊不已。伤者面部从右眼到鼻梁有一个长达12厘米左右的伤口,两条大腿烧伤。家属说,伤者在切割钢筋时,磨轮机上滚烫的砂轮突然弹飞出来,主叶片插进了头面部,碎片引燃了周围油漆桶。
南石医院业务副院长李献哲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急诊科,组织相关科室主任紧急会诊。通过CT造影和DSA室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砂轮贯穿右眼眶、鼻骨、多组鼻窦、颚骨、额骨、颅骨等,呈45°深深插进他的头面部直达颅底,距离人体生命中枢——脑干只有1cm,并压迫着颈内动脉,两条大腿皮肤大面积重度烧伤。
经多科主任讨论后,决定先实施全麻下异物取出术,并制定出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和抗休克及大出血措施。
脑外科马荣耀副院长和骨科主任田玉军小心地沿着患者的伤道,将异物周围的组织与异物一一剥离,使紧紧卡在头骨中的异物得以松解。同时,在眼科和耳鼻喉科医师配合下将患者右侧颈总动脉暴露,以防止异物取出时发生大出血时迅速止血。最后,抽出异物成了整个手术的关键,任何一丝晃动,都有可能伤及距离最近的脑干和颈动脉血管,造成神经损伤瘫痪和大出血;抽取的力道控制不当,也会将破碎的砂轮断裂在颅内。1厘米、2厘米、3厘米……砂轮残片被成功取出,颈动脉和脑干丝毫没有受到损伤,患者终于从鬼门关中逃脱出来。
据王天才主任介绍,危重病人抢救往往需要争分夺秒,快速反应,及时作出准确判断,这对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脑外伤,往往会合并多发脏器损伤,需要多学科紧密协作,技术过硬才能保障病人安全。正如院长赵俊祥所说:虽然伤害预防我们不能力及,但在烧伤整形外科实力的带动下组织多科成立“伤害急救快速反应小组”,目的就是要做最强的烧伤创伤脑外伤医院,以减少伤害。
相关链接——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总院重症医学科是继烧伤重症ICU后全院重症特别是脑病重症患者监护抢救中心,简称综合ICU,是重症脑血管病、脑外伤、烧创伤等危重病人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及提高病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是南石医院脑科患者综合抢救实力的体现,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护理最高水平。该科配置有德国Drager、美国Bird Vela 呼吸机、日本PENTAX纤维支气管镜、美国G 5排痰机,瑞典金宝AK95血液透析机、脑电视频监测仪、颅脑降温仪、多参数心电血氧监护仪、全自动血气生化分析仪、微量输液泵、肠外营养层流操作台等配套齐全的高端设备,是目前我省床位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功能最全、技术领先的综合性重症监护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