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时代先锋】王锋:几进火海舍身救人”

发布时间:2016-08-09 浏览次数(6409)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时代先锋】王锋:几进火海舍身救人”

【新华社评论】致敬,我们身边的英雄

        河南南阳市38岁的青年王锋,为救人三入火海叩门,烧伤面积达到惊人的98%。由于他的施救,全楼二十多人无一伤亡。王锋用生命书写的人间大爱,感天动地,温暖人心。

 

  烈焰翻腾中,王锋让我们看见普通人的善良勇敢。他最先发现火情,离出口最近,然而却烧得最重。常人很难想象,在肉体被炙烤、剧痛难忍的情况下,一个人得有怎样奋不顾身的勇气,才能三次冲进火海救人。

 

  凡人的英雄之举,并非无踪迹可循。几乎每个认识王锋的乡亲,都能数出他做的一两件好事——节约学校饭票让给“发小”,买个气筒放在门口免费供过往行人给自行车打气,把自家三间房子腾给村小学作临时教室……

 

  王锋的事迹告诉我们,真实世界的英雄,就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像泥土一样朴实。他们或许就是那些与你擦肩而过,却不一定注意到的陌生人;或许就是日常生活里辛勤劳作的亲人邻居。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坚不可摧的身躯,甚至和普通人一样脆弱,然而,一旦危险发生时却能毅然挺身而出,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

 

  致敬王锋,就是为无数平凡中国人的真善美敬礼。平凡的生活一样能磨练出非凡的品格,正是这种用生命释放出的品格力量,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持久的温暖,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承受千度高温炙烤,全身98%皮肤被烧焦—— 时代先锋:英雄王锋 三入火海救亲邻 ——人民日报

   

当王锋第三次冲入火场,逐家拍门呼救时,楼上十余口邻居,多数还在睡梦中。消防队员后来介绍说,火场内当时超过千度,在王锋的呼救下,楼上居民全部安全逃离火海。难以想象,一个血肉之躯,承受了怎样的火场炙烤:全身98%的皮肤烧化,被切开的气管中抽出大量碳沫,吸入性烧伤严重……

血肉之躯 三入火海

■从火里出来他没停,沿着巷子,边跑边喊救人,地上留下一串清晰的血脚印

灾难发生在5月18日凌晨1时许,河南南阳卧龙区西华社区一栋居民小楼下,大厅里的电动车悄无声息燃起了大火,浓烟开始蔓延。黑夜里,火势卷着浓烟,顺楼道往上烧。烟从门缝钻进一楼房间,王锋最先醒了……

他家在一楼,靠近大门,易于逃生。在浓烟呛人的气味中,王锋打开家门,大厅已失火。他叫醒妻子,抱起儿子,拉着女儿,热浪中贴墙冲了出去。在室外清凉的空气里,王锋没顾上安置妻儿,只说了句“快打电话报警,姚老师和孩子们还困在里头”,便再次冲进火海。

托教老师姚雪和两名小学生在最里边的房间。发觉失火,姚雪叫醒他们准备逃生时,门锁却打不开,金属烫,不能碰。这时,她听到王锋在门外呼喊。他不断撞门扭锁,最后随着火光冲开了门。王锋护着他们,弯腰捂鼻,冲过炙烤烟熏逃到门外。

这次冲出来时,王锋全身还没大的烧伤,他完全可以停下来,等待救援,可十几口人还在火里头。

没有迟疑,王锋第三次冲入火海。房东王东峰是在熟睡中听到他的喊叫和拍门的。她惊慌下床,地板是滚烫的。她和丈夫叫醒两个孩子,打开朝外的窗户呼救。听到王锋急促地在外面挨家拍门,被叫醒的居民开始自救。

七八分钟后,楼外等来的是一个焦黑的人。此时的王锋头发已被烧焦,全身像炭,神志已不清醒,经过烟火的声音是嘶哑的,他不断重复着呼喊“楼上还有人,快来救人……”从火里出来他没停,沿着巷子蹒跚快走,边跑边喊救人,地上留下一串清晰的血脚印。两天后,甚至经过大雨冲刷,赶来的记者仍一眼就辨认出地上的血印。

生死救治 众人捐助

■“他一直在喊救人……”短短6天,各方捐助达200万元。全社会开始了爱心接力

救护车与消防车几乎同时到达。万和医院出诊医生张保贵记得,王锋成了个漆黑的人形,蹲在巷口,烧过的身体混合着头发的焦味发出浓烈气息。他不肯上救护车,不停说“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他们!”听到还有别的救护车,才终于肯上担架。

张医生发现,王锋身上的肉已被烧硬了,只能保持坐的姿势,右手烧融粘连成团,高温烧灼的脚底在奔跑时皮肤撕裂,全身皮肤稍一用力就能被扯掉,体表已烧到了油脂,不断外渗。在车上,王锋的意识逐渐不清晰,但是救人的喊叫一直没停。

救护车一路闯灯,送到当地治疗烧伤最专业的南石医院。孙羽飞大夫印象深刻:“从来烧伤病人送来只听喊疼,他一直在喊救人……”朋友张思虎紧跟着赶来,王锋烧得让他不忍看、不敢认,下意识扶了下他的左肩,皮肉跟着就脱落了。

王锋的情况很快陷入危重。血管里大量的血浆、蛋白等外渗,有效循环降低,尿液导出都是酱油色的。他先要闯过72小时休克期,接下来是大面积烧伤感染败血症期。第一个24小时里,补液就要突破1万毫升……

王锋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无数人落泪,无数的电话、短信、捐款雪片一样飞来。短短6天,各方捐助达200万元。全社会开始了爱心接力:获救的房东一家来了,留下2万治疗费,同院的病友纷纷倾囊,王锋子女所在的小学发起师生募捐,赶来采访的记者几乎都留下捐款……医院的一位保洁工,把刚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全部捐出,名字都没留;老家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正当麦收,村里人无不念起他的好,村干部帮他父母割麦,全村人凑了数千元善款……

凡人壮举 其来有自

■他从未停止往家寄钱,先张罗弟弟结婚成家,才考虑自己的婚事

王锋出生长大的方城县广阳镇距南阳市不远,父母还在农村。王锋是一家人的顶梁柱,是家里唯一供出来的大学生,寄托着全家的希望。王锋姊妹5个,上有2个姐姐,下有一弟一妹。母亲患有乳腺癌和糖尿病,伴有脑栓塞后遗症,父亲类风湿关节炎,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弟弟患有癫痫,一家的吃穿用度,全靠王锋。

大学毕业工作后,王锋从未停止往家寄钱,有什么好药都会买了给父母寄。他先张罗弟弟结婚成家,才考虑自己的婚事。

上初中时,发小张延兵家里困难,王锋就常省下饭票塞给他。后来各自上大学,王锋听说他贷款上学,还托人捎给他300块钱。另一个同学张浩阳,家里拿麦子到学校换的饭票丢了。王锋是副班长,带头给她捐钱,才使她挨过了那个月。

老师贾晓东对王锋记忆深刻。1994年的一天,她本已入睡,王锋和另外两个男生急促敲门,告诉她“外面下雨了!”然后冒雨帮她把晾晒在外的1000多块煤搬进了屋。

由于都当过老师,2015年7月,王锋夫妻俩在南阳西华社区租民房办起了托教班,照顾起30多个孩子。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来看望王锋时,要求集合各方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人。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告诉王锋家属,不论治疗费用缺口多大,老家兜底,不要有后顾之忧。在捐款达到200万时,王锋妻子婉拒更多捐赠。但事实上,病情远远超出预想,治疗费用可能在千万元以上。

为让王锋接受国内最好的治疗,经过专家会诊和南阳市委会议决定,7月12日,方城县启用航空医疗救援专机,将英雄王锋转院至解放军304医院。

在南石医院的55天中,王锋忍受着巨大的疼痛,但只落过两次泪。一次是儿子到身边,忍不住叫了声“爸爸”。另一次就是登机前临别,王锋用口型向照顾他55天的医务人员说“谢谢”,说着泪就流了出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9日 06 版) 

王锋,祖国为你骄傲

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 陶克

“英雄王锋,祖国的骄傲。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拯救王锋,他就是邱少云,他就是活雷锋!”这条微信是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的华人总经理黄永军先生发来的。  黄先生致力于向国外传播中国的红色文化,他组织翻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他在微信中写道:“看到王锋的事迹,我感动得掉眼泪了。网络上经常骂我们的民族英雄,今天说雷锋是假的,明天说邱少云是编造的,这些谣言简直要把我脑袋气炸了!王锋的图片和事迹说明我们昨天的英雄是真实的,今天的英雄就在眼前,中华民族就是伟大!”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治疗烧伤专科的权威医院,自建院以来治疗烧伤病人无数,但还从没见过像王锋这样被烧成“炭人”的病员,全身百分之九十八被烧伤,局部被烧焦。医务人员说,我们从课本上知道有邱少云,从王锋身上看到了“现实版的邱少云”,如果说一进火海救爱人孩子,是亲情;二进火海救邻居是担当;三进火海再救人,就是忘我的境界啊!

王锋的家乡方城县是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乡,全县出了108个飞行员。当年,红25军长征时在方城独树镇一役,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英勇战斗,突出重围,2000多红军牺牲了500多人,最后到达陕北创造根据地,使中央红军有了落脚地。英雄血脉在王锋身上传承,他用一个个血脚印书写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烈火烧身往前冲”的英雄壮举,而今英雄遇难,八方响应救援,人人伸出友爱之手,这一切,都再现中华民族英雄豪气和仁爱之心。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就是为明天出现更多的英雄奠基。

 

省媒老记,是这样讲咱河南英雄的


 

      “我们没有白养他一场”

  刊发媒体:《河南日报》 原标题:《火之淬炼》、《爱的回响》 刊发日期:8月3日、4日

  核心提示

  他三入火海,用一串带血的脚印,书写英勇;他舍身救人,用全身烧焦的皮肤,诠释取舍。

  他的义举,感动亿万国人,无数人为他伸出援手,政府为他包专机到北京救治,网友称他是中华好儿女,更有媒体称他是新时代的英雄。他就是来自咱南阳方城的平民英雄——王锋。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人们仍牵挂着这位在北京救治的英雄。7月26日,中央、省直和南阳的30多家新闻媒体组成采访团深入南阳、北京两地,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河南日报、河南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法制报,河南青年报、大河网、映象网等派出记者随同采访,并从8月2日起陆续刊发播出。今天,本报从部分省直媒体报道中摘录精彩片断(略作删改),看看他们是如何讲述咱河南英雄的故事的。

  生活中,他北上南下,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个男人对家的责任;火海中,他三进三出,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人开辟了生命的通道。一场烈火烧毁了南阳人王锋的平凡生活,却点燃了爱的火焰。  

  “即使治不好,我们也没有怨言。他是为救人烧伤的,我们没有白生养他一场。”面对镜头,瘦弱的王荣义语气坚定,早已泛红的眼眶,他却坚持没让眼泪流下来,看着一直哭泣的妻子,他轻轻地劝慰着:“别哭了,别哭了。”在这个67岁老人的身上,仿佛能看到儿子王锋的影子,话不多却坚韧有力。  早已泪流满面的周文焕,不停地重复着:“我就想看看俺孩子,跟他说说话,问问他还疼不疼……”因为怕感染,两个半月了,周文焕没能和儿子见上一面,想儿子时,她只能站在屋顶朝着北京的方向,呆呆地望着。  两个半月来,同样煎熬的还有王锋的妻子潘品。

  “以前你在外,我守着家里。现在你在病房里,我守在病房外。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早已把你守在心里。可是这73个日夜的守候,让我焦灼,让我心痛。心里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四处寻找生的出口!”这是潘品写下的微信日记《守》,因为是重症病房,大部分的时间里,潘品能做的,只是在窗外默默地等待。隔着探视窗,她默默地盯着,并在心里为丈夫祈祷着。  “王锋能够坚持到今天,是大家爱心的召唤,我相信爱心的力量无所不能。”在潘品看来,是社会各界的爱心唤回了丈夫,是大家的温暖让她能够勇敢前行。

  “他如何以血肉之躯穿过这1000多度的火场”

  刊发媒体:《河南日报农村版》 原标题《王锋:中国新时代英雄》 刊发时间:8月2日

  参与救火的消防员殷鹏辉告诉记者,当时火场内的温度有1000多度,大火被扑灭后,屋内的十几辆电动车被烧得只剩骨架,房顶的钢筋已烧的暴露在外。从一楼楼梯口到三楼,一共有41级楼梯。“我无法描述王锋是如何在烟熏火燎黑暗逼仄中来回走完这41级楼梯的,更无法知晓他如何以血肉之躯穿过这1000多度的火场。”  南阳万和医院出诊医生张保贵告诉记者,当他们赶到现场时,王锋已从现场跑出蹲坐在路口,借着微弱的路灯能清晰地看到他踩在路上的一串串血脚印,被烧黑的身体散发出浓烈的气味,可王锋却固执地不肯上车,要让医生先去里边救人。  戴着手套扶王锋上车时,张保贵医生才发现他身上的肉已经被烧硬,身体也只能保持坐着的姿势,右手被烧得萎缩粘连成一团,被高温烧灼的脚底在奔跑时接触地面皮肤被撕裂,毛细血管密布的双脚一直在出血,同时体表燃烧后的油也在渗出。

  “手术中,我的心也悬了6个小时”

  刊发媒体:《大河报》 原标题:《英雄王锋成功进行第四次手术》 刊发日期:8月3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部专家柴家科教授告诉记者,王锋不光是体表的烧伤,内脏也有烧伤。此外,他的心脏、肺、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都不是特别好,容易受到感染。   7月30日,上午9时进入手术室,妻子潘品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外。“麻醉加手术时间大约6个小时,植皮手术大约进行了3个小时,我的心也悬了6个小时。”潘品说。

  下午3时,从手术室出来。医生告诉潘品:“术前创面干燥,精神良好。整体过程顺利成功,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潘品说:“听了这话,我才松了一口气。”

  “我想等他好了,一家四口照个合影”

  刊发媒体:《东方今报》 原标题:《火海救人英雄王锋 我们会陪你一直走下去》 刊发日期:8月2日

  王锋所在的特护病房门口,有一个低矮的塑料凳子,这是潘品每天在医院的落脚处。  由于病房要求无菌,潘品不能随时进去探望、照料丈夫。每当听到门声响动,她都会立刻跑到门边,趁着医护人员开关门之际,往里面瞄上一眼。“其实什么也看不到,就是求个安心。”7月29日,潘品通过玻璃看到病房里医生正在为王锋治疗。“平时窗帘都是挡着的,看不到,今天终于见到他了”。  每次手术前,王锋都要进装满盐水的无菌盆里“洗澡”,里面放10袋食盐。潘品脑海中挥之不去丈夫第一次“泡盐水澡”时的情景:王锋的身体刚碰到盐水,就疼得全身直抖。而潘品的心,也跟着揪在一起,揪得直疼。  王锋还不能讲话,手术结束后,也只能通过眼神和妻子交流。“我能感觉到,他这几天心里平静多了,也能感觉到他见到我很开心。”潘品说。  “我很贪心,希望他能保住命,还能恢复健康。我想等他好了,一家四口照个合影。”潘品说。

  “我不是英雄,谁遇到了都会这么做”

  刊发媒体《河南法制报》 原标题《三闯火海彰显出人间大义》 刊发时间:8月4日

  沿着英雄的足迹一路踏访,感人的事迹、感人的言语、感人的行动不断冲击和震撼着记者们的心灵。“英雄”这个词,是新闻媒体、医护人员、社会各界所有人对王锋不约而同的称呼,大家把心中的感动与敬佩深深融入到这两个字中。可至今仍躺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病房中的王锋,开口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不是英雄,不管是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的。”听到这些,医护人员对英雄的敬意更为深刻。  本次采访团领队、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侯红路说:“王锋的事迹再次感动了我,感动着各位记者,我们采访团力争在本次采访中,细致了解、深入挖掘、好好总结,把王锋的感人故事呈现给全国人民,激励每个人,传递真善美。”

  “这串脚印,将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钤印”

  刊发媒体:《河南青年报》 原标题《王锋,攀登道德高地的人》 刊发日期:8月8日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王民选激情澎湃地说:“当我读完王锋的报道,一位普罗米修斯般的英雄巨人巍然屹立在眼前。令我们敬仰之余,骄傲和自豪油然而生。河南又一位感动神州的英雄,在最危急、最凶险的时刻挺身而出,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左冲右突,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得以保全;在人们最绝望、最期盼的时刻冲了上去,无惧烈焰的炙烤,用灵与肉,在救人现场水泥地上书写下一长串饱蘸血浆的辉煌脚印。

  这串脚印将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的钤印。多年来,河南感动中国英模人物呈群体性涌现。‘河南好人’群星闪烁,因为华夏文明根的养分输送和源的浸润,仁、勇、忠、义成为中原儿女的精神底蕴;南阳‘四圣’的奉献精神和爱民情怀,成为这片热土子民精神的依归和行为的导引。”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雷锋杂志社 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河南电视台 河南日报农村版 大河报 东方今报 河南法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