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肿瘤患者要无痛尊严的活着

发布时间:2018-03-12 浏览次数(200)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在我国癌症患者中,有半数是在疼痛的煎熬中去世的。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能导致90%以上的人产生抑郁。因此,癌症治疗过程中,如何遏制疼痛,让患者有质量地生活、有尊严地离去成为专家们持续关注的重点。作为医生: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思考、行动!镇痛是医生第一步要做的,好的止痛手段有望为晚期患者失志现象(如绝望、无望感、无助感、生命意义与目的的失落感)“踩刹车”,同时消除癌痛,患方及家属也应转变观念,走出认知及用药方面的误区。
    据介绍,我国用于肿瘤患者止痛的吗啡类止痛药消耗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众多患者未能得到有效镇痛。还有一些临床医师对止痛药物认知不足或缺乏应用经验,加上癌症患者视疼痛为不可避免的常态,或担心镇痛药易上瘾而拒绝使用等误区,导致癌痛治疗不到位、不充分、不及时。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对出现一些误区要科学对待。
    误区一:出现癌痛忍着能不吃药就不吃,放疗、化疗在控制肿瘤的同时,还是会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同时出现疼痛。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癌痛就是一个症状,无关紧要,能忍则忍。其实,疼痛不仅影响日常情绪和活动,而且对正在进行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也非常不利。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加上疼痛治疗达到双赢目的。这样,有了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就能更好地接受抗肿瘤治疗,其生存时间自然就会较长。有癌痛就是晚期没有治疗价值很多人认为癌症一旦出现了疼痛就意味着进入晚期,没啥救治价值了。其实不然,因为3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疼痛,半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有疼痛,而疼痛的出现并不意味癌症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即使是晚期患者出现疼痛,也应予以积极治疗。止痛剂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应用止痛剂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止痛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效果除了达到此目标外,还应争取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二:止痛药物是毒品吃上就会成瘾“止痛药就是毒品,吃了就会成瘾。”这也是常见误解。其实,目前的止痛药物以口服吗啡类药物为主,遵照医生医嘱合理服用是不会成瘾的,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为杜冷丁谈及止痛药,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杜冷丁,实际情况是,杜冷丁因毒性大、止痛效果差,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遏止癌症疼痛时不推荐的药物。吗啡易成瘾可能终身用药研究证实,癌症患者口服吗啡或应用透皮贴剂止痛是极少成瘾的。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癌症患者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随时可以安全地停用阿片类药。癌症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需要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在疼痛缓解时也可以成功撤药,这种对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所谓的“成瘾”加以区别。
    误区三:癌痛治疗治标不治本。一些人认为,癌痛的治疗只是治标,对肿瘤治疗没有实际意义,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治疗癌痛不仅是吃止痛药,还包括神经丛损毁术、神经阻滞术、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都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缓解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手段能起到杀死肿瘤细胞和缓解疼痛的双重功效,能够通过缓解疼痛而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忍痛对抵御癌症疼痛百害无一利,唯有从根本上控制癌痛,才能使患者更有尊严地生活,让延长的宝贵生命更有质量。规范有效进行止痛干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方及家属的解释和宣教工作,对癌痛给予规范、有效的止痛干预,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一、要将准确评估疼痛视为合理有效止痛的前提。对癌症疼痛应强调常规、量化、全面和动态的评估。
    二、要规范化使用药物,视轻、中、重程度的不同,根据世卫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原则科学给药。
    三、要在规范化基础上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例如,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剧烈骨痛,临床常选择阿片类止痛药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联合用药。而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骨痛患者,尤其是伴发神经根损伤情况的,在用止痛药的同时,还应常规联合应用抗惊厥类或三环类抗抑郁等辅助药物,必要时辅以影像如CT或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技术、粒子植入技术和放化疗等手段。我们医务人员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认识到,忍痛对抵御癌痛有百害无一利,及时合理使用止痛药更为安全有效。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癌症患者要无痛尊严的活着!
    
    来源:肿瘤中心二病区主任
    肖正红
    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会员
    河南省疼痛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阳市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阳抗癌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