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再上治疗新技术——运用肉毒素缓解肌张力治疗偏瘫
发布时间:2016-01-28
浏览次数(5206)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具有中断运动神经的传导,使肌肉松弛的功能。
1月9日,南石医院对首批6名中风后遗症患者成功注射A型肉毒素,以缓解肌张力,加强康复训练。6名患者均属于四肢肌张力过大,手足内翻,行走困难或半失语状态。
“我是脑出血患者,发病很快,刚开始出现脸有点木,就给家人打电话,没过一会,右胳膊右腿就不听使唤了,特别是右手掌指头,就这样紧紧扣着,有知觉,就是支配不了。”患者钱女士58岁,边说边用左手掰右手手指。
笔者在现场听专家说,根据肉毒素的抗原性不同,被分为A、B、C、D、E、F、G型,为一种强烈的外毒素-神经毒素。其中A型肉毒素为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属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大分子蛋白毒素,在对偏瘫患者进行局部注射后会在肌肉弥散,其中的神经毒分子迅速地与神经肌肉接头的胆碱能突触前受体结合,阻滞神经突触兴奋传导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较持久的肌肉松弛麻痹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过高的肌张力。但肉毒素注射的效果维持时间有限且会反弹,所以在治疗之后,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系统的康复运动。
“我的大拇指比打针前好多了,能轻稍自主伸展。”刚刚注射完肉毒素20分钟的周先生说。
“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敏感的话,见效快,不敏感见效相对慢,但正常会在4-7天内感觉效果最明显。”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建辉说。
电话:63568905(护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