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大河报)邓州救母女孩背部近半面积长出肉芽 获捐近210万元

发布时间:2013-04-16 浏览次数(4733)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阅读提示

  自4月8日大河报率先报道邓州女孩闫倩玉火海救母被严重烧伤一事以来,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截至昨晚7时,为小倩玉治疗的南阳南石医院共接收社会捐助188.4592万元,加上其他募捐组织尚未到达的筹款,为小倩玉的捐款已接近210万元。

  善款:本报官方微博昨日公布捐款明细

  昨日上午,大河社区网、大河报官方微博发布了南石医院接收社会捐助的明细,截至昨晚6时,已有442人次阅读。郑州市民郭女士看完捐助明细后致电本报说,让她感动的是在捐助名单上,有很大一部分捐款人没有留姓名,都是以“好心人”三个字替代。她感慨地说:“我们的社会从不缺乏爱心,这份捐赠名单写满了正能量!”

  记者查看发现,除留名“好心人”外,好心女士、好心男士、好心大姐、好心老太太、30岁左右男士、20岁左右女士……这样的名字在每页捐助单上都可以看到。其中,一位叫“邓州七游子”的人连续三天到医院捐款,4月12日捐5300元,4月13日上午和下午先后前来两次,分别捐款1500元和200元,4月14日再次捐了700元。此外,昨天一位南阳的83岁老太太也让南石医院工作人员无比感动,她手拄拐杖,独自坐了半个小时公交车赶到医院,从衣兜里拿出4000元全部捐出。

  南石医院宣传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记者,近一周来,这样的感人场面一直都在上演着。截至昨晚7时,南石医院共接收社会捐助188.4592万元(4月15日账户捐助尚未统计),新浪微公益平台也筹集到8万元,腾讯微博也筹款10万元。

  病情:创面太大,换药时小倩玉不时喊疼

  昨天下午,小倩玉的主治医生孙羽飞告诉大河报记者,现在每天都会对小倩玉进行常态性换药,每次换药的过程都让医生心疼,“由于创面太大,换药时我们小心翼翼,但小倩玉嘴中还是不时喊‘疼’”。

  昨天,全国知名烧伤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孙永华教授也专程赶到南石医院,对小倩玉进行会诊。孙永华也感觉到病人的创面情况难题比较大,但对小倩玉的治疗现状给予高度肯定。下一步,医院将采取多次少量的清创植皮手术。孙羽飞解释说,目前需要在清理创面的基础上,等待创面上长出肉芽,“小倩玉背部近一半的面积长出了肉芽,为背部以后植皮打下了一定基础,只有创面长出肉芽,才能考虑对该部位进行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