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陈丹丹 如果不是因为晕倒在办公室被送进医院,42岁的刘先生绝对不会相信自己是因为房颤得了“中风”。早上在单位开会的时候,刘先生打开电脑,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和手不听使唤,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忽然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地……幸亏同事们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才得以抢救过来。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之前发生在刘先生身上的状况是房颤导致的血栓阻塞了脑血管而引起的“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现存卒中患者750万,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70万,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导致中风的另类杀手——房颤。 易忽视: 每6个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 “很多病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房颤,是在中风后,才被诊断为房颤。”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南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杨玉坤介绍,“我接诊过不少40岁左右的中风患者,主要症状是言语不清、头晕、身体无力,进一步追究才找到病根,是心房颤动在作祟。”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变而导致的急性脑功能受损的总称。目前,脑卒中是我国第一位致死病因,城市高于农村,更重要的是,脑卒中呈年轻化趋势,近半中风患者是中年人。据调查,每6个卒中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杨玉坤说:“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平常人会提高5倍 。由于房颤症状隐匿,不明显,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或及早诊治,长期忽视就容易引发脑卒中。” 需重视: 房颤引发的中风更可怕 房颤怎么引发中风呢?杨玉坤解释说:“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协调一致的。但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大幅下降,心房中的血液因此瘀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供血,造成中风。所以说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绝大多数中风是缺血性的,其中有近两成缺血性中风是由心房颤动而引致 。 杨玉坤指出:房颤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由于栓塞面积更大,合并疾病更多,且病发突然,使它呈现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征。 房颤已成为中风早期死亡和严重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一旦得了房颤,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别轻视: 抗凝治疗预防卒中 “房颤患者其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是抗凝治疗。”杨玉坤说,临床上很多房颤患者忽视了抗凝治疗。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问世,专家建议房颤患者可考虑选择使用方便、安全性更好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另外,专家还提醒,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中风也会有帮助。如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