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南阳日报)多家媒体试问“医疗弊端”— 南石医院赵俊祥观点认可度极高

发布时间:2016-01-26 浏览次数(5122)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大河报》等多家媒体试问“医疗弊端”——
南石医院赵俊祥观点认可度极高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本报记者 陈丹丹

  今年省“两会”期间,百姓最关注的医疗话题成为媒体采访的热点,《大河报》更是推出了“问病,我们替一亿人代笔”活动。会议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赵俊祥就“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分级诊疗”等话题接受了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希望从“病根”上打破现有医疗弊端。此观点百姓认可度极高,几十家媒体同时转发。

  据了解,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开始大力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不少乡镇、村落建起了漂亮的卫生所、卫生室;200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医改。医改多年,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秀医生的困境依然无法“根治”,财政耗资建设的“标准化卫生室”甚至出现空有“壳子”没有医生的“怪象”,优质医疗资源依然“顽固”地集中在大医院。

  12年间(2003年~2015年),在基层卫生机构住院的人数在“新农合”总人数中的占比由近60%降低至31%,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大约只有63%,但城里大医院却高达120%。

  省级三级大医院的大规模扩张,导致医疗人才流失

  

  省级大医院可以给千万患者看病开药,但其本身的“臃肿病”病根在哪里?优质医疗资源“顽固”集中在省级以上三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举步维艰”的根源是啥?在《大河报》记者的提问下,省政协委员、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俊祥分享了他的看法。

  “大家都在提‘分级诊疗’,但目前绝大多数老百姓估计还不太清楚分级诊疗的意义,‘有病上大医院’的传统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赵俊祥说。

  大医院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是各种病床不够用,人满为患,医生护士累得心力交瘁,但另一方面为了创收,省级三级大医院也是“蛮拼”的,直接跨过市级医院,将合作的“触角”伸到县级,甚至基层的医疗机构,这样导致县乡患者全部挤到大医院。

  赵俊祥还分析说,近些年,省级三级大医院“大规模”扩张,某种角度看,并不能绝对缓解“看病难”,反而会导致医疗人才“倒流”。“大医院扩张,就需要人,不少县区医院人才被吸引到这些医院。” 最终导致分级诊疗更难以推行。

  给基层医生“谋”更多福利,推进分级诊疗

  

  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各级卫生部门已作出诸多努力,这些年,成立医疗联合体、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打造“互联网+”医疗的科技“航母”等,但目前这些政策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

  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核心内容只有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但目前的分级诊疗,很多都是省级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建立了表面上的协作关系,挂个牌,完全是松散型的,没有详细分工,没有做到持续性的医疗资源下沉,对基层医院培训、技术推广等做得都不够。

  要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基层医疗机构要起到第一层“防护网”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使其创收不易,医生难“养活”。

  “基层医疗机构比省级三级医院更需要国家的事业编制、财政补助。”赵俊祥说,财政拨钱把基层的好医生“养”起来,他们的职责不是“挣钱”,而是普及医疗教育,治“未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医疗常识普及,可以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这样,也可以缓解大医院的拥挤。

  另外,《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就是一个鼓励优秀医生走向基层的政策,但执行得并不乐观。

  “省级医院医生,只在同城‘多点执业’,对基层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大。”赵俊祥认为,“让省里的医生能到地市级或者县级多点执业,这还需要更多助力。”

  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医院门诊多多“报销”

  

  赵俊祥介绍,他本次的提案还有一个侧重点,就是“全面实施门诊统筹”。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门诊统筹工作。就我省而言,门诊统筹工作已开始实施,但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也不够大,不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这一政策的实惠。

  首先,由于门诊不能统筹报销,导致门诊患者为了能够报销诊疗费用而去住院,这样也增加了医保部门管理负担。其次,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我国高发的慢性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门诊治疗,但由于门诊不能报销,病情轻的患者不愿意就诊,病情稍重的患者选择住院,这样不利于慢病防治。再次,为了减轻患者负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医院加快周转率,开展日间手术,而不能实现门诊统筹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因此,赵俊祥建议,我省应全面实施门诊统筹,这是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的一种医疗保障办法,可以帮助参保人员形成“小病在社区,小病看门诊,大病才住院”的诊疗意识,减轻住院统筹费用压力和床位压力,缓解省城三级医院床位不断增加的问题,同时对提高慢重症医疗保障水平、推行“医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改变患者为了节省诊疗费用到药店自行购置药品的乱用药现象,最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