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 200 万。一提到帕金森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抖。手抖确实是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但当患者出现手抖时,说明帕金森病已经找上门来了。帕金森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可惜的是,实际上人们对帕金森病的知晓率并不高,常常将这种疾病与中风等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帕金森病,如何鉴别诊断,以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南石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朱新臣做客直播间,为观众朋友答疑解惑。 主持人:您好,朱主任,听说前不久,咱们医院成为了南阳首家“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我们首先对您表示祝贺。那么为什么要成立这个联盟呢? 朱主任:谢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帕金森病已经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据统计,有将近三百万的帕金森患者,这在全世界来说是帕金森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咱们的现状是能够诊断治疗的不足一百万,所以帕金森病存在着知晓率低、就诊率低、诊断治疗率低这种三低的态势,主要的原因是咱们国家缺少专门诊治帕金森的专科大夫,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农村更为明显,对此,国家科技部所建立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包括三个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另外还建立了一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北京天坛医院,这些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帕金森联盟,是在国家和联盟的层面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协作创新,进行帕金森专科大夫这方面的培训,另外进行健康教育,使广大的老年人认识这个疾病,提高对这个疾病的知晓率。在今年九月份(上个月),咱们国家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帕金森联盟大会,在这次的大会上我们医院有幸成为了中国帕金森联盟第169个成员单位,在河南省有五个医院参加,南石医院是南阳市首家加入中国帕金森联盟的医院。 主持人:恭喜恭喜,也可以说这也成为了南阳研究帕金森这个医学领域上的又一大突破,当时去的名师应该特别的多吧? 朱主任:对,不仅国内来了很多知名专家,国外也来了很多专家,同时也是第三届国际帕金森研讨会。 主持人:我记得在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作家巴金,他曾经就是帕金森疾病的受害者,到底什么是帕金森病呢? 朱主任:帕金森病最早是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在1817年,距离现在已经有201年了,在杂志上系统叙述了这个疾病,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在60年后为了纪念他,把这个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当时他写的时候是叫震颤麻痹,在1997年以后,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帕金森医生生日)确定为国际帕金森日,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帕金森疾病从病理上讲它就是大脑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导致多巴胺生成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它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运动症状:运动迟缓,这种病人发病以后日常生活中各种运动都是缓慢的,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运动症状,在诊断标准里,这一条是必须具备的,没有这一条就不能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它和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呢?老年痴呆主要是累计人类的颞叶,主要是影响记忆,早期对运动功能没有影响,而帕金森病主要是影响运动功能,很早就出现运动无力、缓慢,但智能没有变化,所以这一点是很好区别的,这种运动缓慢有很多表现:早期站立转身,明显比正常人缓慢,让手心手背反复运动,两个手对比时候很缓慢或者一快一慢,还可以做一下对指运动,正常情况下5秒内超过15次的,如果小于15次,那就要注意了,这也是一个鉴别办法。另一部分是非运动症状。这方面还有一些更典型的,比如面具脸,这种病人看起来整天不高兴、面无表情、眨眼睛的次数很少,好像带着面具不会笑,其实是疾病导致的,就像我手里这张图片上的表情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帕金森疾病。 主持人:是不是面部还会有颤抖? 朱主任:那是另外一方面,震颤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是最早被注意到的,普通老百姓就可以知道,看他手抖就怀疑他是帕金森,其实对于手抖,应该说大部分帕金森患者是有手抖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手抖都是帕金森患者,比如说常见的甲状腺机能亢进,还有调发性震颤,它很有特点,这种病人震颤非常厉害,但是喝酒后很快就缓解了,这是它的临床特点,再一个是在家族中有发病史,最重要的是神经科医生在查的时候,并没有表现,运动并不缓慢,比较容易好鉴别,这种震颤表现在手、脚、头部、躯干上,早期在静止的情况下比较明显,但到晚期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会经常发生震颤,在1990年看亚特兰大奥运当时世界拳王阿里,用颤抖的手点燃火炬,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他不仅是手抖,并且头部也抖得非常厉害。第三,就是强直,对病人的肌肉来说都是僵硬的,所以运动比较困难,早期病人会经常觉得胳膊疼,很多病人去外科骨科就诊,误认为是肩周炎、颈椎病引起的。强直病人早期行动缓慢,再发展会出现步态的改变,身体蜷曲,头低着,颈部弯曲,离远看身体像一个问号,因为他的中心是前倾的,走路越走越快。另外这种病人因为肌肉强直,写字会有变化,开始写的大,后来写的小,这叫小写症。像著名作先生有一次给读者题字,上面字大下面字小,这就是病导致的。还有一个运动症状是姿势步态的异常,这种情况是晚期,表现的更为明显,这种病人容易发生跌倒,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国外有一篇文献专门讲到30多例病人中发生骨折的就达到了三分之一,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就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好多因此卧床不起,所以帕金森病本身不会影响寿命的长短,反而他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他。还有非运动症状, 与运动症状相对应,由费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比如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便秘、多汗、流口水,还会引起精神方面的异常:抑郁、焦虑、淡漠、睡眠障碍。 主持人:这个病现阶段是什么情况?咱们国家发病率有多高? 朱主任:咱们国家目前资料比较少,就在1997——1998年,在北京、上海、西安做了一个小样本调查,调查居民 近3万人,当时得出了一个数据:65岁以上帕金森的发病率是1.7%,但这是十年前的数据,估计现在会升高,到2030年,咱们国家的帕金森患者要超过五百万人。 主持人:朱主任,如果有患者怀疑自己得了帕金森,去咱们医院,我们是如何诊断鉴别帕金森的? 朱主任:对于一个怀疑是帕金森的患者来说,按照国家最新的专家共识,分三步:第一步,要确定这个病人是不是帕金森综合征是否具备这个条件,首先一定要有行动迟缓、震颤或者是肌肉强直(这两个里面具备任何一个都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曾经还有姿势步态异常这个条件,但是由于这个表现在晚期出现,不利于病的早期诊断,所以把这一条删除了。第二,找到相应的条件:排除标准是什么,是否有警示征象等等,这方面太专业,我今天就不再这里细说了,然后结合在一起,最后确定是不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比如有些事药物引起的,有的是得脑炎后,有的头部受外伤后,比如世界拳王阿里他就是外伤性帕金森,据统计,他头部收到过两万多次的打击,虽然他是拳王,每次都胜利了,但他的头部受伤也不少。还要看看是不是叠加综合征,在咱们国家比较常见,因为治疗预后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把它们分别出来,治疗的差别非常大,还有一部分和遗传有关系,很多国家证实:基因突变引起的帕金森,有些是家族性的,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在鉴别诊断方面,比如震颤、甲状腺机能亢进、都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但是目前咱们国家各个级别的医院,对于疾病的诊断都要靠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并不是靠CT和磁共振这些影像区检查,对于这种病,CT和磁共振影像学一般没有特征性的改变,做这些检查是为了排除其他特征引起的帕金森,当然现在还有更先进的派特,一般国内只有一两台,在一般的医院现在也做不了,用于研究,或者最终确诊用,但是有时候也是受争议的,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主要还是靠临床大夫结合病人检查后的征象进行诊断,并不是影像。 主持人:朱医生,据我了解,你在2012年核心期刊《临床荟萃》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不典型帕金森误诊35例临床分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论文,是不是在临床上,帕金森也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容易误诊? 朱主任:是的,我们在临床碰到了大量的误诊患者,因为它误诊的时间很长,所以我们把有关病理汇总分析原因,最后发表于《临床荟萃》,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误诊时间最长的一个病例,当时刚上班,我们医院一个科室主任的母亲,看了十几年一直在按脑血管病治疗,以至于最后被抬进医院,四肢强直,但脑子是清楚的,做了很多的CT、磁共振,上面都没有明显异常,因为医生对于这个病不认识,反复看,来到医院已经是晚期没有办法了,近几年我们也遇到过误诊5年的患者,淅川一个患者5年中一直按脑血管病治疗,不能独立行走,来到我们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病人可以正常走路了。还有一个方城县的病人,他是一名教师,反复出现失眠、走路困难,看了很多医院,也到省医院检查,最后病情越来越重,因为这个诊断还是不明确,后来,我见到他后,典型的面具脸、通过一周的治疗,他又能够生活自理了。我身边的大学同学,他父亲在洛阳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也是误诊为脑血管病,有一天给我打电话,我见到后,也是帕金森病,治疗后也能够生活自理了。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很有必要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减少误诊,其实主要从两个方面误诊:一方面是从患者角度,因为患者对这个病的知晓率非常的低,好多病人早期是非运动症状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关节疼痛)都是被误认为其他病治疗。另一方面是医生,有些医生对于非运动症状他并不认识,更重要的是现在医生确实也很忙,省里面的有些医生一天看100多个病人,一个病人他看不了几分钟,没有时间做系统的查体,这样的话就容易漏诊。 主持人: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这个病呢?在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的预防呢? 朱主任:脑力劳动者帕金森发病率要高于非脑力劳动者,这可能与平时与精神紧张、高脂饮食、缺乏体育锻炼有关,所以在平时要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合理饮食,另外要定期做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另外还要避免接触锰、汞、一氧化碳、除草剂、杀虫剂、农药这一类,因为这一类重金属也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生,还有药物类的,这个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很多病人来了,看起来比较像帕金森病最后一问,其实是长期吃某一种药物引起的。 主持人:所以大家只有对帕金森病有更多的认识,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感谢朱主任和我们分享这么多关于帕金森病的健康知识,也感谢观众朋友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