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1-12-16
浏览次数(145)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心肌梗塞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但如能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般心肌梗塞前都有先兆
症状。初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逐渐频繁,或休息时也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突然加重,休息与药物治疗不如原先有效,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有心肌梗死先兆的患者及时到医院积极治疗80% 患
者可以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胃痛”呕吐或意识不清,也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得了急性心肌梗塞,首先不要惊慌,保持镇静,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快吸入氧气,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使用亚
硝酸异戊脂吸入,严重者就地抢救,一般情况稳定后分秒必争地立即将病人转送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后的治疗原则是:有溶栓适应症者应力争早期溶栓或并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尽量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防止或限制心肌梗死的组织学变化;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 ,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正确治疗,大多数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 ,进入恢复期。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此期对病人的主要威胁是心肌梗塞的再发。因此必须加强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的自我保健 ,消除生活中诱发
心肌梗塞的因素。如
1)控制情绪:因为情绪起伏波动,心肌耗氧量加大,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伴有人体内儿茶酚胺升高 ,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而易凝集成血栓,均极易导致心肌缺血而发生心肌梗塞。所以不论碰到什么事情 ,病人都要保持心理平衡。
2)节制饮食 :人体在吃得过饱时 ,由于胃部膨胀易发生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收缩而诱发心绞痛。另外 ,过饱进餐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加 ,易诱发冠状动脉阻塞等。所以吃饭不宜过饱 ,进食应定时定量 ;食物品种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3)动静结合 :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必须按医生要求严格卧床休息。进入恢复期后,适当的活动 ,有利于梗塞的冠状动脉建立侧枝循环来代偿血液的供应。也有利于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所谓动静结合,动是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 ,静是有必要的休息。
4)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及:血压,血脂,血糖,
禁止吸烟,少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