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预防中风的五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1-12-16 浏览次数(111)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误区 一:小中风不重视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一过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黑蒙等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是中风的先兆。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 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在神经科为急诊,应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二 :经常服药不检查
    比如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 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三: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 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误区四:血压越低越好
       有些人已经有中风先兆,误认为是血压降下来就好了,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是降下来了,但中风加重了。研究表明:中风急性期,血压应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能急于降血压而导致脑灌注压不足,使本已缺血的脑 组织更加缺血。
误区五:等病情重了再到医院
        时间就是大脑  6小时是治疗黄金期。很多人都知道脑梗塞发作后致死致残率很高。脑卒中发作时,往往伴随偏盲、一过性失明、一过性肢体麻木、手脚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严重时会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老人不以为然,等到子女下班回家,发现不 对劲,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时,早已过了6小时最佳抢救时间,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 终造成偏瘫等残疾。脑梗阻发生时,脑部供血受阻,一部分脑组织会缺血缺氧。如果在3小时内疏通血 管,这部分脑细胞可完全恢复,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如果在6小时内疏通血管,缺血血管附近的半暗 带可大部分恢复,会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 疗,完全失去了抢救机会而留下残疾。
相关链接:魏春华,脑康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对脑血管及康复治疗,尤其在脑血管后遗症和高粘血症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电话:0377-63876983   1383770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