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春节期间吃了十多天的大鱼大肉,肠胃早就在提意见了,这时候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让肠胃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节后几天的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等。多喝开水解油腻,节日里,每顿饭菜都少不了油腻,很多人都会出现脂肪摄入量过高的情况。节后,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点的摄入,注意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多喝白开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同时,吃些水果平衡消化,节日里吃的美食很多是煎炸或者甜点,多吃自然苦了肠胃。煎炸食物容易引起脾胃热滞,导致便秘或腹胀;而甜点吃得过多也会导致脾虚生湿,引起腹泻。要调整节日里失衡的消化功能,水果是相当有效的。绿色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可以减轻便秘或排泄不顺的情况。·节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要合理分配三餐,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1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较合适。其次,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另外,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二、每天拿出半小时运动
任何量的体力活动都会使你感觉良好。预防疾病的体力活动最小量是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如果你要更新你的体力活动强度,你可以每天增加几分钟的活动时间或者逐渐地加快散步或者其他活动的速度。当然半小时的活动时间仅仅是推荐的最小量。
三、每天保证充足睡眠
“睡到自然醒”简直是一种奢望。有调查结果显示,睡眠不足一直是城市人群的最大健康隐患。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紊乱,有可能导致失眠、机体代谢不正常,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20小时;婴幼儿约15小时,学龄儿童约10小时;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保证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即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睡眠时间远远少于上述时间,但他们同样工作、生活的很好。所以,睡眠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睡眠时间,而要看睡眠质量,也就是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另外,是否睡眠充足,要以是否消除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
四、健康人也要定期体检
不少人都觉得有病时才去医院,甚至认为正常体检没有必要。专家建议,看似健康的人也应该每年或至少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因为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健康体检的内容可按年龄由个人选择,一般的体检内容包括血生化、血中瘤检测、放射摄片、心电图、B超等。相比普通人,以下一些特殊人群更应该定期为自己制订相应的体检计划,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3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已婚者,每年应常规妇检1---2次,对患有慢性慢性宫颈炎、接触性出血、月经周期异常者更应高度重视;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家族成员应该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一些已确诊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
五、“好心情”靠自己打造
注意身体健康,也别忘了要有一份“好心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对此,建议,心情容易低落的人,应制订个“心情计划”,对调整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经常与朋友聊天,这样可以及时地梳理你的情绪;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随着人群密度的不断增加,人们焦虑、烦躁等情绪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多给自己创造几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你的心情会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得到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