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走神与记忆力下降有关吗?

发布时间:2020-08-07 浏览次数(147)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我们经常说的走神了,它一直被视为「大忌」,与它相比,专心才是美德。但是一些脑科学家提出了不一样的论调:走神并不是一无是处,甚至对人类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仔细聊聊走神这件事,看看科学家是如何为走神「正名」的。

 111.png

走神时,大脑在做什么?


      由于血液通常流向神经活动频繁的大脑区域,科学家们向血液中注射放射性物质,追踪它们在大脑中的路径。发现休息的时候,大脑前部的活动尤其频繁,而且是一种无指向、自发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简单来说,这就是走神。之后科学家们又通过更加精密的方法来追踪血流,并将血流路径与大脑的解剖图像叠加在一起,呈现出更加精确的路径图。

      大脑里各个部分的运行正如小镇里人们的时聚时散,当我们的思想没有专注在某些「大事件」上的时候,它就在漫游、闲逛。而走神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比如我们会刻意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或者规划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情。走神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我们会做梦、会幻想,这些事情不受大脑控制。

 

走神取决于记忆

 

      想仔细聊聊走神这件事,我们还要好好了解一下走神的「帮手」:记忆。

     走神时我们的思绪会飘的很远,可能是回忆也可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思想中任何一个场景,都是需要「素材」的,而提供给走神「素材」的正是记忆,它赋予了我们回顾过去、构建未来、产生想象的能力。

 

      也可以说,没有记忆,我们的思想也将无处漫游。

     记忆的构造并不简单,它至少包含三层结构,最基础的一层是我们学习的技能,例如走路、说话、骑车、使用电脑手机。一旦学会,我们就会一直拥有某种技能。但是,我们也可能失去一些技能,特别是那种年纪大了之后才学会的技能。

 

     记忆的第二个层面是知识,也就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集合,像是一个体积巨大的存储系统,包含了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字词和它们的意思。虽然我们早期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消失无踪,但我们的知识量依然庞大,这正是人类与众不同的标志之一。

      记忆的第三层是关于我们生活中特定事件的记忆,这一层被大家称作情景记忆。正是在情景记忆中,我们才会用到「记起」这个词,知识是一种基本稳定且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的系统,但「记起」的内容和知识不同,它更像是过去的动态情景重现。

 

走神的「罪魁祸首」:海马体

 

      如果说「记忆」是走神的「帮手」,那「海马体」就是「主导」。海马体位于大脑颞叶内的一个结构体,大概在耳后的位置,样子很像海马,也因此得名。

 2.jpg

      海马体与记忆紧密相连,如果用高频电脉冲,刺激海马体内的细胞,那么这个细胞和它上端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就会强化。这一作用被称为「长时程增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记忆的基础。

    「长时程增强」作用会将记忆保留一段时间,但它们最终会散布到其他的脑区,而海马体会重新找到它们。另一方面,走神时人们回忆过去、想象未来的这种精神体验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时间旅行」,而在这之中引领方向的也是海马体。

      海马体是个具备前瞻性的结构:前部更关注未来,后部则关注过去。它是人们知道自己身处时间轴何处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时间意识」,这也是它在「精神时间旅行」中起到作用的原因。总的来说记录着我们精神层面的各种事情。

 

 

走神对人们全是害处吗?

 

      其实,走神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不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天生就具有走神的能力。走神可以是有意识的,比如我们会刻意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或者规划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情。走神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我们会做梦、会幻想,这些事情不受大脑控制。有时,走神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例如我们会为特定的目的展开想象——也许为了刻意考虑某些进退两难的局面,也许是为解开复杂的拼字游戏中的一个谜题——但在此期间其他的想法也会不期而至。就像美国喜剧表演大师史蒂夫·赖特(Steven Wright)所说的:我想专心做白日梦,可总是走神!


 

      在广泛研究了与创造性认知相关的脑成像数据之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创造力依赖于思想漫游的默认模式网络。也就是说,创造力的源泉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于无处不在的大脑网络中,我们的思想漫游的越远,越有可能找到新的东西。看来,走神并不是单纯的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