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发热、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儿起初都是以发热就诊,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望闻问切”、“视触叩听”一样不可少,方能“柳暗花明”得出正确诊断,进而对症下药。下面分享一例经典病例。
患儿徐××,男,1岁6月,2020年08月13日以“间断发热伴喉中痰鸣4天”为代主诉入院。
门诊血常规: WBC 8.90×10⁹/L、 N% 40.90%、L% 43.60、CRP 3.00mg/L。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反应差,痛苦面容,结膜及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 ° 肿大,可见少量白色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未见出血性皮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患儿血常规及CRP结果提示大致在正常范围,但患儿间断发热伴喉中痰鸣已4天,体温热峰达39.2℃,家长诉患儿无咳嗽,只是喉中有痰,自发病来患儿时有哭闹,拒食,只进食少量酸奶,且精神反应差,近4天未排大便。
根据患儿家长描述及辅助查体,结合血常规、CRP结果,我们很容易得出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
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午12点半张辉医生坐在医生办公室,仔细回想着患儿家长说的每一句话,脑海中浮现出患儿痛苦面容,直觉告诉他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再次给患儿查体一遍,没有新的收获,遂把患儿家长请至医生办公室,准备再详细询问一遍。
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哪一天什么时间发热?近一周有没有接种疫苗?发热当天有没有受凉?家中是否有人发热?先发热还是先出现喉中痰鸣?一个个问题“刨根问底”。
终于,家长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宝宝周日下午三点吃了个超市的小蚕豆,但是吃的急,有点呛,当时吐出来一些,但是也没有明显憋气、脸红啊!
“气管异物?”一词立即蹦出。但是患儿听诊双肺呼吸对称,偶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体温波动于38.0℃ ~39.2℃ ,不是低热。
患儿为什么时有哭闹?
患儿为什么拒食?
???一个个问号在我脑中盘旋。
“食管内异物?”
科室吴云刚主任、鲁连海主治医师、陈建州主治医生、骞金侠主治医师、宋雨莲医师、郭全岭医师仔细回顾此病历,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患儿时有哭闹,一定是有不舒服;患儿发热已4天,初期为低热,后期体温热峰达39.2℃ ,但患儿血常规、CRP大致正常。最后吴主任指出:患儿有呛咳病史 ,现间断发热伴喉中痰鸣,迅速完善血液生化检查,行胸部CT排除异物可能。
思路瞬间清晰了起来,治疗上常规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对症支持治疗。快速完善呼吸道九联检、肝肾功能、PCT、电解质、心肌酶、胸部CT等相关检查。
但由于患儿系婴幼儿,行胸部CT患儿畏惧不配合,科室李珊珊及王天青护士长亲自陪同至CT室安抚后,在CT室老师们的大力配合下,终于在夜里23点完成了胸部CT检查。
16排胸部CT平扫
目前食管内异物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了,2020年8月14日早上八点刚交接班完毕,吴云刚主任指示立即为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判定异物大小。
患儿现1岁6个月,行上消化道造影也是拒不配合。 自己不配合站立显影,拒绝吞咽造影剂……
在放射科张志强主任和宗雯雯医师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安抚和操作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现食管内一约15mm×17mm椭圆形异物。
吴主任、鲁连海主治医师和陈建州主治医师查看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后果断决定请普通外科及内镜中心会诊。普通外科及内镜中心王鄂明主治医师会诊后建议在全麻状态下为患儿行食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儿科临床、护理老师们,内镜中心的老师们还有门诊麻醉王老师们在一起围绕患儿病情展开了激烈讨论……
终于在儿科吴主任、鲁连海、陈建州主治医师和李珊珊、王天青护士长老师们努力下,由王鄂明主治医师亲自内镜操作、石兴桂老师术前麻醉及内镜中心老师们的配合下为患儿量身打造了一场“食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盛宴!
最终,堵在孩子食管内的蚕豆被顺利取出,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孩子安全返回病房。
在这里南石医院儿科温馨提醒各位家长:最好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坚果、花生、荔枝、果冻等。在给孩子喂食时也应避免大笑、讲话、跑步;对于刚会爬、会走的小儿,周围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后放入口中。
如果出现异物卡喉,可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孩子遇到异物卡喉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施救,为生命赢得一丝机会!
地址:南阳市中州西路998号南石医院北区一号楼四楼
联系电话:医师办公室68568948
新生儿科护士站63876948
吴 主 任:13838789287
李护士长:13598286626
王护士长:1870377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