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关于服用阿斯匹林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206)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应用广泛,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几个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9.jpg

1、服药剂量

阿斯匹林属于环氧酶抑制剂的抗血小板药,<100mg/d可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300mg/d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于氧化修饰,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服用50 mg阿司匹林后,开始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剂量达到75 mg后,血小板聚集被完全抑制,而剂量< 50 mg基本没有作用。因此,一般推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剂量为75 325 mg/d,常用剂量为100 mg1次顿服,剂量太小或分开多次服用,均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2、服药时间

因阿司匹林一旦生效,抗血小板作用是持续的,所以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服用,需每天在同一时间规律服用。另外,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为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其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可在小肠缓慢释放吸收,为避免食物中碱性食物对该药在胃中停留时间的限制,建议最好空腹服。但阿司匹林片需在饭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

3、漏服问题

阿司匹林是血小板环氧化酶的不可逆抑制剂,服用后导致血小板环氧化酶永久失活,直至血小板重新生成。

漏服阿司匹林1~2次,对预防血栓的作用没有明显影响,不必补充

4、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相比,哪个对胃肠刺激小?

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是全身作用和局部化学损伤的双重结果,对消化道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氯吡格雷并不直接损伤消化道粘膜,其能阻碍新生血管生成和影响溃疡愈合,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肠道粘膜损伤。

因此,氯吡格雷对胃肠道刺激相对小些,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口服氯吡格雷替代。但是,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肠道出血风险不比阿司匹林低,因而对于阿司匹林所致的溃疡、出血患者,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类)治疗。

5、自我监测指标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无论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期间自我监测非常关键。

阿司匹林服药后12个月内,尤其是3个月时,消化道损伤多发。患者应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和血常规。上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厌食、反酸、嗳气、烧心等,或出现血肿、鼻出血、血尿、牙龈出血等,及时就诊。

虽然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也应提醒患者监测粪便颜色,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及时就诊。

乙醇可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应避免饮酒。

8.jpg

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口服抗血小板治疗

7.jpg

稳定性冠心病支架置入后抗血小板治疗

5.jpg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4.jpg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慢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6.jpg

3.jpg

如果您需要帮助,请及时联系我们。

心内科三病区主任邹克勇:13937744228

护士长梁菲:13949329893

护士站:0377-61558113

医生办公室:0377-6155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