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Hospital
0377-63876387
9月27日上午,”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文医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召开。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晕眩专家刘艳贞荣获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也是本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南阳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今年由地疫情,本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评选标准严格,重点推荐、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刘艳贞等医务工作者,他们像白求恩那样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了生命防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和应急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我们付出全部身心去做有益于人民的事业,都是值得尊敬的。刘艳贞就是这样一个人,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治病救人、维护百姓生命健康上。用她自己的话说:“获此荣誉,有点意外,我就是个医生嘛,是南石医院这方土壤栽培的结果。”
刘艳贞,女,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南石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南阳市卒中学会眩晕分会副会长,发表神经内科相关论文10余篇。曾在北京宣武医院和北京武警总院学习进修,多次参加眩晕疾病规范化诊断治疗培训班。主要研究方向为眩晕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柔弱之肩扛重担忘我工作战疫情
在南阳医疗界,无论是走进三甲医院,县级医院,还是村镇诊所,只要打听南阳哪位大夫眩晕治得好,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南石医院的刘大夫!刘艳贞大夫是个年轻的80年大夫,是南石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除了她“眩晕”专家的标签之外,更是一位拼命工作的女汉子,在今年抗疫期间,他舍小家顾大家,担重任,负重责,成为全院学习的榜样。
一、她理想坚定,困难面前总是冲在最前面,疫情期间两个月没有登家门
疫情就是命令,1月25日,南阳南石医院全体员工接院领导通知,取消新年假期,返回岗位,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工作。
其实神经内科四病区刘艳贞主任一直在工作岗位,大年三十,初一为了让科室其他同事能在家团聚,她自己排了两天班,坚守在医院48小时。由于全院正常上班,本来大年初二排休的刘艳贞主任再也没有休息过。
疫情就是责任。她关注新闻,看着每天上升的确诊患者,身为医务人员的她深知疫情严重,内心充满了不安。如何做好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她把自己的想法第一时间汇报给医务科。
医院开始成立隔离观察病区,刘艳贞主任主动报名,她给科室同志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家孩子有人照顾,让我去吧,你们守在科里。”她把自己的工作分解给其他医生,并写下了请战书。
科室同事受她的影响,纷纷报名写下去隔离病区的申请。由于刘艳贞主任作为全院新兴眩晕学科带头人,她的门诊量和住院患者每月几乎都是全院排第一,太多的患者需要她。院长考虑,抗疫工作具体结束日期还不清晰,如果超出1个月以上,会有很多认定刘主任的眩晕患者和脑血管病患者急着找刘大夫,一旦进入隔离病区,短期内无法接触这类大批患者,最后,抽掉了她的请愿书,让她继续在一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但是,刘艳贞主任满腔的热情难以平复,她说:“我进入不了隔离病区,那么我一定要把我们科室进入隔离病区医生移交的工作做好,让他们放心、安心。”
刘艳贞主任的科室仅有的5名医生,受刘主任影响,3名主动到医院抗疫前线,分布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呼吸内科,只留下她和另外一名医生进行24小时循环值班,由于刘艳贞主任日常患者较多,很多时候24小时值班后还要去坐门诊,经常36——48小时回不了家。
“妈妈,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你了,你能不能回来看看我,好想你。”刘艳贞接到4岁小女儿的电话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近两个月没有登家门了。
“在医院工作,我们要不断地接触门诊、住院患者,我爱人是神经外科医生,为了不给小区和家中孩子及年迈的母亲增加感染几率,我和爱人就在医院旁边临时租了个小房子,这样更方便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刘艳贞主任说,工作忙的时候,确实很多时候就把孩子忘掉了。
刘艳贞每次接到儿子和女儿的电话,她总是说:“孩子,再坚持一下,妈妈很快就能回去?但是一天两天三天还没有见到妈妈,后来孩子已经失望了,总是说妈妈就是骗子。”就这样疫情最紧迫的两个多月,刘艳贞主任就这样有家不能回,与爱人一起坚守在医院。
刘艳贞主任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救死扶伤,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在南石医院被各位同事传颂着。
二、她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周到服务每位患者,感谢锦旗挂满墙面
“在整个疫情期间,我深切地感受到患者对新冠、对医生的恐惧,不是晕得实在坚持不了,他们不会到医院来。”刘艳贞主任说,为了让每名患者病情尽快确诊,少在医院内停留,经过她的患者,竭尽全力一次性确诊,并添加每一位患者微信,做好随访,并提示患者可以随时在家咨询她用药、反馈病情等。
疫情期间,作为神经内科医生南阳眩晕病专家,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针对疑难眩晕不方便出村或者出县城的患者,刘艳贞主任免费开通了网上视频会诊,为多名眩晕患者解忧排难。同时录制无数的眩晕科普视频,在美篇,抖音和微信群进行大众宣传,让大家了解眩晕,不再惧怕眩晕,同时了解和学会眩晕病发作时的急救。
刘艳贞主任一直坚持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一次中午12点半刚出完门诊准备下班,门诊来了一位眩晕患者,四肢无力,发病3小时,黄金溶栓时间即将错过,她立即带患者进行筛查,请溶栓组评估,让患者在发病黄金4.5小时内得到溶栓治疗,四肢无力症状慢慢消失,刘艳贞主任持续跟进患者到下午2点多,感动得患者当天下午就送一面锦旗。
今年疫情期间,一例病情危重的大面积梗死“五保”患者,93岁,刘艳贞主任亲自为患者送饭,同时自己掏钱为患者请护工一个月,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93岁的五保户老奶奶拄着拐杖出了院。村领导感动的送来锦旗一面。
三、她对工作极端负责,在工作能力、效率、作风等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人作用
刘艳贞主任对工作极端负责,几乎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八点之前很少下班,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刘主任有个习惯,每天再晚回家,在回家之前,总要再对危重患者查一次房,不然的话,她晚上睡不着。”刘艳贞主任科室李大夫说,这是刘主任多年养成的习惯。科室所有医生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都是对工作极端负责,多年来,没有出现一例医患矛盾。
在抗疫的两个月时间内,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患者排成长龙,夜里咨询电话、微信要处理到后半夜,两个月下来,她整个人明显显瘦了许多。在刘艳贞主任的感召下,该病区医护人员敬业爱岗,工作中遇到难题争先恐后,任劳任怨。疫情之后,该病区入院患者“突飞猛进”,问及为什么别的科室有床不住,偏要加床住在刘艳贞主任科室?患者说:住刘主任科里有安全感,放心,每天都能见到她。
四、她坚持执著追求技术巅峰的精神,让人感佩,传为美谈。
她在科研技术方面勇于创新,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住培生,曾多次在本市科研技术创新奖项目获奖。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在眩晕诊疗技术上更是让人感佩。
2018年,南石医院大力发展亚专业,刘艳贞主任所在科室被定为眩晕亚专业,接到通知那一刻,刘艳贞主任就带领团队担当此任,立志在亚专业方面做出贡献。
也是从那一天起,她每天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编辑讲授眩晕课堂,365天,天天不落下,每晚按时给大家分享有意义的病历、讲眩晕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讲眩晕病新指南,科普眩晕病预防和注意事项等等。至目前,已经编辑完成500多讲,她这种对学科研究的坚持执着精神感动了全体职工,传遍了同行业。现在,南阳市县镇村的每一个村落的基层医生,都知道南石医院有个治疗眩晕的好医生,好团队。
为了做眩晕课堂,让更多患者受益,500余天,她晚上没有出去聚过餐,没有饭后散过步,没有陪孩子写过一次作业,因为她要保证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把课件在网上发出去,让期待眩晕诊疗知识的同行及百姓看到,持续性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她本人连续多年被医院评选为优秀医师,优秀党员,星级员工,最美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