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Hospital
0377-63876387
“去年3月31日,患者刘克英(化名)到我们科里来,今年3月26日,好走了,很安详的走的。”南石医院创面修复中心创面治疗师翟怡君说,一年中,给她换药200余次,我也收到了她200余次的“谢谢”,3月29日,在她去世的第三天,还收到了他家属的感谢信。
刘克英是一名三阴乳腺癌患者,孩子才上初中。在发现病情之初,她已经去过北京多家医院治疗,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预后比较差。治疗到2022年年初,北京专家判定仅有三个月生存期。这时,刘克英在家人的陪伴下不得不回到南阳。
“当时,也是听说南石医院有个专家的创面修复科,而且这里肿瘤科也不错,就先来了创面修复科。”刘克英丈夫说,在南石医院治疗的一年时间,确实感受到了很多温暖。
刘克英从2022年3月起,就开始接受徐文举主任及团队的换药服务。翟怡君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亲密”的创面治疗师,也亲历了患者最后的表达和倾诉。
“刚开始见到患者,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床上用品整整齐齐,看表情,是严肃型,不容易靠近。”创面治疗师翟怡君说,当时揭敷料时,她说,好痛啊,你下手怎么这么重!
“好,好,好的阿姨,我再轻点。”翟怡君紧张到不敢呼吸,一毫一毫、压着节奏揭着敷料,然后换药,包扎,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这一次换药,让刘克英对翟怡君有了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每次换药,都要找她。
慢慢地,创面有向好趋势,刘克英疼痛减轻,开始自己下地活动了。“患者心情好了,笑容多了起来。每天早上阿姨会拿着小板凳,早早地坐在换药室门口等着换药,我也在忙完手头工作后,第一时间去给她换药。”换药的氛围也变得轻松愉快,我们聊天的话题从创面,到工作,再到生活。慢慢地,患者对我的称呼从护士,变成了“宝贝”“怡君”。创面治疗师王怡君也会在每次换药结束后细心地协助患者穿好衣服,扣好扣子,系好围巾。
就这样,翟怡君与患者的关系一天天靠近。“你像女儿一样对我好。”又过一段时间,浅表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患者也燃起了重生的希望。“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回归正常生活。”换药过程中,患者刘克英说。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很清楚,癌性溃疡是一种难愈性创面,治疗困难,有些癌性创面甚至没有愈合的希望。对于刘克英来讲,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目前我们所做的癌性创面的护理目的仅在于缓解症状,而不是治愈。”创面治疗师翟怡君说,大部分创面愈合了,但留下较深的创面迟迟没有进展,甚至出现了创面恶臭。刘克英意识到了不可能完全愈合,为了掩盖恶臭味,她时常带着香水。
“一次换药结束后,患者从口袋掏出钱硬塞给我,说,怡君,我感觉我的状态越来越差,等不到你结婚的时候了,这是我提前的随礼,希望你能收下。我紧紧地攥着那600元,内心五味杂陈。”翟怡君说,在与主任护士长沟通后,把钱交到了患者的住院账上,鼓励患者我们一起加油,一定到现场吃喜酒。
就这样,在彼此合适的时间他们总有聊不完话。“至到看着她一天天因为病情食欲不振,在消耗中慢慢衰竭。最后不得不回家休养。”
“3月底,我正工作时,刘克英的先生来到科室,红着眼睛拿着一个大袋子,她已经走了,走的很安详,临走前,嘱托一定要把剩下的完整的药品交由创面修复科,供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患者免费使用。”创面治疗师翟怡君叙述着患者家属的话,眼圈红了。
对于癌性创面的患者来讲,制定创面诊疗计划和执行创面治疗时,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生理需要,也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十分重要,尊重患者的每一寸皮肤,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提供舒缓护理,减轻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维护患者尊严,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创面修复科主任徐文举说,工作中,除了要求医务人员治疗之外,还要大家投入精力关注、安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