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运用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0-01-22 浏览次数(5589)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因病起急骤,变化迅速,其状类风而得名。表现以猝然昏仆,伴有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而仅有口眼斜不遂为主症。常急性发作,好发于40岁以上。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累或气候突变等诱因。本病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相近。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塞,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风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智逐渐清楚,能少量进食,此时已进入恢复期,但后遗症仍有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或失语等,若尽早配合中医药和功能锻炼,对病人的早日康复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根据病情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治疗方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上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一、风痰瘀阻症:
       症状:口眼斜,舌强,语言不利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滑弦。
      治疗: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药用:天麻10克,胆南星8克,天竺黄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地龙12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灸远志10克,菖蒲10克,桑枝10克,鸡血藤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咳痰黄稠加全瓜蒌15克,竹茹8克,川贝8克;伴有头痛头晕,面赤,苔黄舌红,脉弦紧有力,加钩藤15克(后下),石决明20克,夏枯草15克;口燥咽干加天花粉20克,天冬15克。
 

二、气虚络瘀症: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微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疗: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药用:黄芪10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赤芍15克,归尾15克,川芎15克,地龙12克,牛膝20克。面色苍白,活动气喘,心慌,加枸杞20克,首乌藤15克;四肢发冷,加肉桂10克;腰膝酸软加川断20克,寄生20克,杜仲20克。
 

三、肝肾亏虚症:
       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治疗:滋养肝肾为主。
       药用:熟地15克,首乌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麦冬15克,确斗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20克。若腰酸腿软,加杜仲20克,寄生20克,牛膝20克补肾壮腰;怕冷,四肢冰凉加附子8克,巴戟天12克,肉苁蓉12克,肉桂8克;咳吐粘稠痰加菖蒲10克,灸远志10克,茯苓15克。

南石医院中医科门诊
联系电话:0377—66982206         王春霞医师手机:1366399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