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走这么早!有急事?记着,吃点东西!”黑暗中传来媳妇的细语。“嗯!你懂的!”老彭走的时候还不忘深情的幽默一把。
冲出门外,天蒙蒙亮,刺骨的冷风,刮得脸生疼,一个冷颤,让老彭裹紧衣服,竖起衣领,搓搓手,哈哈热气,开始一天仅有的运动项目------跑步。昏暗的路灯下,熟悉的街道边,有几位早起的菜农寒暄着,马路显得有些生机,原来老彭不是起的最早的。
10分钟小跑,结束“晨练”,杨孝业胡辣汤店是我到达的第一站,油馍小妹多远见着,依旧是那声招呼:
“老彭,第一名又非你莫属了!”
“嘿、嘿”,老彭干笑两声说:“胡辣汤一碗,1块钱油馍。”
热气腾腾的胡辣汤,看着就眼馋,沿着碗边,猛吹一口气,也算降温了,再狠吸一口气,小磨油的香味,涌入鼻腔,沁入心扉,食欲大开,先嘬一小口,丝滑的粉条,畅快的进入食道,冲入胃囊,一股近乎灼热的热流,瞬间驱散严冬的寒意,上下磨牙欢快的碾磨着劲道的牛肉及圆润的花生,满口生精溢香,辘辘饥肠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三下五去二,一碗胡辣汤消灭殆尽。微微眯眼享受着短暂的惬意,无意间瞟见墙头的钟表,6点半,瞬间拉回现实,急忙起身,摸了口袋,付了钱,提起未吃的油膜,一边塞入嘴里胡乱的咀嚼,一边含糊道:“时间不早了,走了。”“找你的钱”,老彭早已跑出10米之外,“明天再说”。
到了重症医学科,抬手看表6点45。老彭麻利脱去外套,换上工装,带上口罩帽子,直奔入“主战场”——重症病区。病区机器的蜂鸣唤起了食物的热效力,全身精神抖擞,1床,2.床……….26床,一一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机参数等,随身带的小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患者现状、需要处理的情况及需要向患者家属沟通的要点——调整血压、降颅压、机械排痰、肺泡灌洗、加用抗生素,家属送饭,要咸一点,通大便等等。
床边的病情观察后,老彭回到医生办公室电脑前坐下进行医嘱的开具,翻开每一个患者的工作站,一一核对医嘱开具情况,浏览化验结果,两手熟练地在键盘上飞舞着,两眼死死盯着电脑屏幕,唯恐有一点遗漏,一点点的误读也许就是一条生命!
随着最后一条医嘱的处理结束,“perfect!”深深的吸一口气,抬头,眨眨眼,居然有些酸困,同事们已到齐,齐刷刷已然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有条不紊干着自己的工作。
“哟,7点45分,这么快,该交班了!”乔大夫惊呼,医生护士40几人,从病区各个岗位中,鱼贯进入办公室站在特定的位置,进行晨会交接班。偌大的房间,顿时暖和起来。夜间值班医生及护士脸上虽有倦容,但仍声音洪亮详实回报了危重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处理情况、各种目标监测质控情况。彭大夫认真听着,脑子也飞快的思考着。
2床家属为什么不同意行手术治疗?难道我们昨天谈话夸大了微创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手术风险?再等病情发展加重再做吗?
“2床脑出血,瞳孔大了!”病区留守许护士冲进办公室报告,老彭猛然惊醒,三步并作两步,同时给予许护士口头医嘱“甘露醇250ml,快速静推准备”,冲到病床扫视了一下心电监护显示:血压180/100mmHg,心率60次/分,呼吸8次/分,血氧饱和度89%。老彭急忙口袋掏出瞳孔笔,掰开患者眼皮,见瞳孔左侧大,右边小,随即一声令下“患者脑出血颅压高,急性脑疝,呼吸衰竭,准备气管插管连呼吸机”。张护士拉开床,李护士去掉床头,老彭迅速站到患者头部,下蹲,仰其头举其颏,右手拨开口唇,左手拿起吕护士准备的喉镜,插入患者口中,双眼圆瞪,想要看穿患者的喉咙,右手娴熟地置入气管插管。此时气管壁气雾,突然“扑哧”,一坨咖啡色痰液从气管插管喷出,直飞射到老彭脸上及白大褂上,他无意顾此,温柔地取出喉镜,清点牙齿是否脱落损伤,右手固定气管插管,“置管成功,深度22cm,胶布固定,接呼吸机”。乔医生把已调好参数的呼吸机连接气管插管上,蒋护士把已准备好的胶布给协助固定气管插管至稳妥。彭大夫微微的伸伸腰,感觉酸困酸困。他望着心电监护:血压180/90mmHg,心率66次/分,呼吸16次/分,血氧饱和度98%,小小的战斗告一阶段,病情暂时的稳定。老彭习惯性跑到水池边,边洗脸,边对已交完班帮忙的赵大夫说:“患者脑出血,脑疝,有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拿着头CT片子到王主任办公室讨论一下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彭向大家回报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家属不愿意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情况后,提出现在已失去微创手术的时间,必须抓紧时间急诊行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大家严肃简要的讨论后,一致通过急诊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说干就干,兵分两路,乔大夫进行术前各种准备及病情的观察,老彭和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并履行手术协议签字等。
患者老伴有些沉不住气,满脸的不悦嚷道:“开始说微创,现在又要开刀,你娃子是咋治的,开刀能好,就开,不好有你娃子好看!”吐沫星子横飞,满屋子大蒜味,老彭美味的早餐,顿时在胃里上下翻腾,愤愤不平,欲爆发。老彭按捺住心理及身体上的冲动,温和地对陪同的子女交代:“我们的父母得病了是很不幸,但庆幸的是我们有一次治疗的绝佳机会,你们没有抓住,确切说你爸没有抓住,时间就是大脑,最后的治疗窗即将关闭,莫要再错过,否则会遗憾终生,不管你们做与不做,我们都积极治疗。”
10:00整,患者家属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及争论后,终于签字同意手术。老伴拉着老彭的手幽幽的说一句“命在天,尽人事”,先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竟然有一些凄凉,老彭心里酸酸的。
此时患者经过一系列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较前平稳,瞳孔较前恢复,彭大夫立即通知手术室护士接患者准备手术。老彭小跑到2楼电梯前,电梯在5楼短暂停留,急性子的他没法再此等待,虽然坐电梯到11楼手术室有可能比跑步上11楼要快,但他依然还是坚持跑上11楼,因为他心里知道,在这等待,心里很虚,跑着上去,身体受累,但心里是觉得很踏实。
老彭火速进入更衣室,换上手术衣,手术室1间,已准备好器械、麻醉等。患者已平躺手术台,体位摆好,依照头颅CT进行手术区域标示,小跑进入洗手间,七步洗手法,一天要做N遍,手都刷的起皮了,那边赵大夫已做好术区的消毒铺巾。
10:30手术开始,血性紧张的救命环节开始了,切头皮,钻骨孔,锯颅骨,剪脑膜,清血肿,骨板复位,缝合头皮,包扎伤口,结束手术。
手术过程,没有电视画面表演的精彩,无护士给手术医生擦汗的温馨,也没有累的汗流满面,湿透衣襟,更没有累得夸张的摆个“大”字躺在地上大喘气,只有紧张有序心灵相通的配合,只有枯燥无味的心电“滴滴声”及呼吸机“噗嗤、噗嗤”的打气声,这是生命的声音,在老彭听来,那是多么美妙及安宁,不敢有所紊乱。
“还没醒!”老彭有些急躁,看看钟表时针已经指到14:30,再看看躺在手术台一动不动的老太太,试探着问麻醉师:“麻醉是不是深了?”杨主任若有所思,苦笑着:“高龄患者,脑出血量大,手术创伤大,麻醉风险大,药物代谢慢,醒不醒,不都是麻醉的事,再等等,愿望一致!”
15:00,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患者睁开了双眼,右手示意拔气管插管。这手一抬,给所有的人打了一针鸡血。我们的决定无比正确,我们的努力没白费,我们的“上帝”活了。“yes!”假装镇定的彭大夫,禁不住把他的右拳在空中画了个优美而有力的弧,确切点像个扩大翼点的弧,干一行,爱一行,选择这一行,不后悔。
15:30,患者安全返回重症室,常规向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见了患者苏醒,感激不尽,老汉也是老泪纵横,拉着彭大夫的手唠叨“终于还有伴,终于还有伴……对,请吃饭,请吃饭”。老彭的脸又晴转阴,眉头紧锁,手术成功的喜悦慢慢退去,袭上心头的是压力山大,术后还有很多并发症要面对,还有很多病情变化需要解释,还有很多钱要花,到最后有可能仍旧人才两空……那时候的老先生能不能面对和接受?沟通无限,医生就是一个啰啰嗦嗦的婆婆。
反复和老先生及家属做了深入透彻的交流沟通后,抬手看看手表,16:40,早晨的胡辣汤及油膜估摸到了小肠,胃早就叫唤不停。赶紧奔到值班室翻箱倒柜找来“康师傅”解决温饱问题。对,不是“康师傅”,自从“康师傅”支持“钓鱼岛日本化”,老彭就抛弃了“康师傅”,另寻新欢,选择“老坛酸菜面”,要得就是那个“feel”。来到配餐间迫不及待泡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泡面,老彭顿时抛开不所有人间烦恼,来享受一下这佳肴。10分钟“盛宴”结束,微微眯眼,小憩10分钟,为17:00的科室例行业务学习做准备。
1个小时的头脑风暴般的激烈讨论学习,获益匪浅,精神上又来个洗礼。
业务学习后,老彭巡视一下病房,病人病情稳定,心里踏实了,也该回家了。
“哟”,老彭想起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手术记录还未写,老老实实返回办公室,坐在电脑前不急不躁完成医疗文书书写。掏出手机,一看,铃声设置为静音,8个未接电话,6个未读短信,赶紧给媳妇打电话,她人快急疯了。
天已擦黑,充实的一天快要过去了,回家的心情就是不一样,空气清新,步伐轻快,到了小区门口,习惯的抬头看看自家的窗,寻找那温暖的光束和熟悉的小脑袋,儿子已经趴在窗台探头张望,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一口气跑到5楼,大门敞开,媳妇迎上来,嗔怪着:“一天都联系不上!饿了吧,赶紧吃饭。”老彭内疚地应道:“有点忙,忘了给你打电话了,以后记着了。”儿子拿着本,扑上来急切的嚷道:“老爸,来赶紧检查我的作文,老师给评了个优秀。”拗不过儿子,翻开作业本,见上面写着:妈妈是个勤劳的人,操持家务,还辅导我的学习,挺辛苦的。爸爸说他忙,整天不在家,见了我就说为了我,让我长大了好好孝顺他,可他一年到头也没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我想爷爷奶奶了……老彭木然了,心里有点痛,鼻子有点酸,眼睛有点潮,也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