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慢性牙周炎与牙周炎局部治疗

发布时间:2011-12-16 浏览次数(430)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 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 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 导致牙松动和拔除,它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慢性牙周炎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 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 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之间虽有明确的病理学区别,但在临床上,两者却 是逐渐的、隐匿的过程,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十分重要,因此早 期发现和治疗牙周炎十分重要,因为牙周炎的后果远比牙龈炎严重。

病因: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炎的 局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此外,某些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如 吸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特征是牙龈炎症、有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丧失咀嚼功能。

临床主 要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异味,但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以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等,才去就诊,此时已为晚期。

慢性牙 周炎患者除有上述四大特征外,晚期常可出现其他伴发病变和症状,如牙齿移位;由于牙松动、移位和龈乳头退缩,造成食物嵌塞;继发性颌创伤;牙龈退缩使牙根暴露,对温度刺激敏感,甚至发生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牙周袋溢脓和牙间隙内食物嵌 塞,可引起口臭。

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地保持。

一、局部治疗

1、控制菌斑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

3、牙周袋及根面药物处理

4、牙周手 术

5、建立平衡的颌关系

6、对于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的 严重患牙 ,如确已无保留价值者,应尽早拔除。

牙周炎局部治疗

1、控制菌斑

菌斑在牙面上时刻不断地形成,在清洁过的牙面上若停止刷牙,8小时后细菌数即可达到10³10∕m㎡,24小时后可增加1001000倍,因此不能单靠医生的治疗必须向患者仔细讲明菌斑的危害,如何发现和清除之,并使其充分理解坚持不懈的清理菌斑的重要性。此种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患者每次就诊时,医生应检查和记录其菌斑控制的程度,并反馈给患者。尽量使有菌斑的牙面只占全部牙面的20%以下。

2、彻底清除牙结石

平整根面龈上牙石的清洁称为洁治术,龈下牙石的清除称为龈下刮治术或深部刮治术。龈下刮治除了刮除龈下牙石外,还必须将暴露在牙周袋内的含有内毒素 的病变牙骨质刮除,使根面符合生物学要求,有利于牙周支持组织重新附着于根面,形成新附着。

(口腔科  供稿)

专家热线:6387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