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随着气温的降低,我市的脑卒中患者持续增多。在南石医院南阳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病房已经住满了患者。
脑卒中是一种“沉默”的疾病,一旦发病,就会出现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把患者“封闭”起来,如果得不到溶栓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留下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当患者出现脑卒中发病征兆时,及时就医,可避免危险的发生。
南石医院常务副院长石军锋,是我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我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兼南阳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先后探索出多项脑血管病治疗技术,获得国内同行公认,在我市脑血管病诊疗方面具有极高的威望。
近日,记者采访了石军锋,请他为大家介绍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问:石院长,我们经常听专家说得了心脑血管病,要把握黄金治疗期,什么是黄金治疗期?
石军锋: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目前只有不到10%的病人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其中只有1%的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受益。我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75%病人导致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脑卒中发作后的4.5小时医学上称之为“急救黄金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把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患者死亡或减轻残疾程度。
问:怎么知道自己或家人得了脑卒中?
石军锋:脑卒中虽然发病突然,但很多病人在平时或发病前数天、几小时有一些早期预警信号,医学上称之为中风先兆。比如,不明原因的经常性头痛;短期内不明原因的视力急剧下降,视物重影或眼睑下垂;耳鸣,颅内杂音,癫痫发作,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眩晕等,都是中风的前兆。如果患者出现一侧上下肢或面部(不是双侧)同时无力、瘫痪或麻木,不能发出声音(构音障碍),说话困难或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上下肢肢体力量很足但不能站立、不能行走或眩晕,一侧眼睛视物不清、重影或视野缺损,出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可伴恶心及剧烈呕吐等,都要及时往送往医院。
问:发现患者发病后,入院前家属能为患者做些什么工作?
石军锋:家属可做些入院前急救工作。比如,用被褥等工具搬动患者到容易抢救、通风良好的场所且避免太阳直射。移动时,应保持患者头部与身体处于水平位置,因为头部抬高时会影响脑血流灌注,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解开患者衣领、领带、袜子、腰带,取下手表、眼镜、假牙等物品。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症状,应用衣物放置其肩下并抬高肩部,切勿用枕头等抬高头部,这样会导致加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患者有呕吐症状时,需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侧卧位时应将瘫痪侧肢体朝上;患者有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时,应做到不拥抱、不摇晃、不刺激、不大声叫喊,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详细说明病情,选择恰当的医院诊治。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说明患者年龄、性别、以往病史及目前所观察到的症状等。
问:治疗脑卒中,南石医院有哪些优越的待遇?
石军锋:除了享受绿色急救通道外,我院设有专门的溶栓绿色通道和急救电话,配备有脑血管专家跟车服务,在救护车上提前开始专业化的诊疗,为患者入院治疗争取时间。另外,南石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是河南省重点专科,中风的患者十有八九要接受后期康复,在南石医院,可以让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接受康复治疗。
问:听说南石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建立了医联体,12分钟之内就能与北京专家对接上,是这样吗?
石军锋:是的。我们成立的医联体,是依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拔尖人才团队作支撑,他们都是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在最迟12分钟内与他们对接,疑难病会诊在2个工作日完成,急会诊在24小时内完成,每个视频会诊时间为30分钟以内,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拉栓桥接等手术指导在20分钟内完成,这样的会诊速度在南阳医疗界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南石医院将把这种优质资源逐步向县级医院推广,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
问:最近有北京专家到南石医院会诊吗?
石军锋:10月21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郭秀海、吴川杰两位专家,将到南石医院查房、会诊,并分别作专题报告。郭秀海教授擅长脑血管病、头痛、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的诊疗。医学博士吴川杰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癫痫、头面痛、痉挛性斜颈、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患者可以提前到我院进行预约。
石军锋简介
南石医院总院常务副院长、分院院长,南阳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南阳市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兼南阳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会长,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探索出多项脑血管病治疗技术,获得业内同行认可,具有极高威望。
预约电话:63876919、63568988
相关链接
郭秀海 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科研处处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血管病、头痛、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的诊疗以及对神经影像的诊断等。重视卒中单元及远程卒中信息化建设,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项目3项,负责省部级项目3项,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参编著作4部。曾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2011年度北京市215计划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公派留学德国Ulm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并被聘为客座教授。兼职国家远程卒中中心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远程医药健康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吴川杰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博士后。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癫痫、头面痛、痉挛性斜颈、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等国家级指南规范的撰写和制定。对头面痛的一系列研究,被2017年法国国家指南引用,并作为主要推荐的依据。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头面痛、痉挛性斜颈、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南石医院24小时爱心急救电话:63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