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

General Hospit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患关系

学习《医患沟通、不是简单说话》——我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4373) 发布来源:南阳南石医院
    学习了健康报刊登的《医患沟通,不是简单说话》一文,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从医20余年的医生,我历经了80年代、90年代直至现在的00年代,感觉到“医患沟通”的内容、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对医生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医者仁心的核心思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医生日常工作中,假如一个医生,没有良好的医德、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强烈的为患者服务的责任心,那么在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想有一个十分完美的沟通能力,是很难的。
    医患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不同于其他社交沟通方式,诚如该篇文章所说:医患沟通能力是一门医学艺术,它与医学技术共同构成了医术的内涵,既然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医术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医生就要像对待艺术一样对待沟通,艺术是现实的升华,是经验、灵感、理论这三者的结合体,我们医生要充分的掌握这门艺术,要学习这门艺术,有了好的沟通艺术,就犹如给医生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医学领域里能够自由翱翔,就能够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80年代至90年代,那个年代医患矛盾没有现在这么紧张、恶劣,主要原因是那时信息技术不如现在这么发达,那时医生的观点往往很容易被患者接受,而现在大量的媒体报道医疗行业的负面信息,使得现在的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加大,各种医疗知识随手就能在网上查询到,在沟通过程中,医生说的关于疾病知识的内容,病人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因此,在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最重要的是医学理论和技术,如果有娴熟的技术,那么沟通就成功了一半,假如医生沟通时说了些外行话,那么就会给日后的医疗活动中埋下伏笔,一旦有纠纷,这些就会成为掌握在患者手中的攻击医生的话柄,我们医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医学理论,不断的升华自己,所谓医生做到老,要学到老,这就是时代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新时期医患沟通能力的要求。
    仅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医学经验也是不行的,还要有医者仁心的态度,要把解除患者疾病痛苦当成医者的最高最求目标,我们医生不是华佗,不是万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长生不老,我们医生是凡人,面对疾病,我们有时会表现的束手无策,怎么办?好办!因为患者及家属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要把患者至上放在首位,要把良好的医德体现在与患者的接触上去,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去。院士钟南山,非典时期,放下大牌医生的架子,每天深入病房,查房、体检,冒着被非典感染的后果,将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这样的医生没有患者抱怨,救不过来的患者家属给他的只有感激、只有感恩,我们这些小医生做不到?不会做不到,一定能做到!因为患者家属体会到了一个医生的责任心、体会到了医生就死扶生的职业道德,患者一定会理解,一定会感恩的!
    医患沟通绝不是仅仅和患者家属谈谈话,交流一次,沟通一次,绝不是这样的!医患沟通体现在一个医生对该患者的整个医疗活动中。
    卫生部开展的“三好一满意”的活动正是符合了现阶段医患矛盾突出的社会现象,我们医疗行业在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医生更应该顺势而为,做好我们的沟通吧!所谓“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沟通中,我们多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想问题,多想想病人的疾苦,把患者位置摆高一点,把自己的私心杂念放低一点,这样医患沟通就不会流于形式,我们的医疗活动就会顺畅。
    总之,要想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水平,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有了好的沟通能力,就很难出现医患矛盾和纠纷了。